走進座落于杭城歷史街區的河坊街,一座12米高“圍城式”的晚清古建筑群就展現在人們的眼前,精湛的徽派建筑,恢宏的營業大廳,以及它特立獨行的經營風貌至今猶存。漫步古建筑內,一股股濃郁的中藥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尤其是各種匾、額、牌,讓人目不暇接。它們都有一個個出典和一個個故事,聽之讓人耳目一新。在諸多的匾牌中,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戒欺”匾。胡慶余堂許多匾額都是朝外掛的,惟獨該匾是掛在營業廳背后,面對經理及帳房,是掛給企業員工看的。這塊匾是胡雪巖開辦胡慶余堂宗旨的真實寫照,由其本人在光緒四年(1878)親自寫就?!敖淦?、凡百貿易均著不得欺字,藥業關系性命尤為萬不可欺。余存心濟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愿諸君心余之心。采辦務真,修制務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是則造福冥冥,謂諸君之善為余謀也可,謂諸君之善自為謀也可?!睆慕淦圬疑?,我們看到了一家企業在力求這種道德上的自覺,這種道德首先表現在對個體生命的尊重,“藥業關系性命,尤為萬不可欺”,而不像當前一些企業對生命的輕視甚至謀殺,在這種情況下,“采辦務真,修制務精”成為企業生產最基本的要求。
“采辦務真”,這“真”,指的是入藥的藥材一定要“真”,除了“真”,還力求“道地”。創建之初,胡雪巖派人去產地收購各種道地藥材。如去山東濮縣采購驢皮;去淮河流域采購淮山藥、生地、黃芪;去川貴采購當歸、黨參;去江西采購貝母、銀耳;去漢陽采購龜板;去關外采購人參、鹿茸等等。從源頭上就著手抓好藥品的質量。
“修制務精”,這個“修”是中藥制作的行業術語?!熬本褪蔷媲缶?。其意是員工要敬業,制藥求精細。在胡慶余堂百年歷史中,流傳著許多精心制藥的故事。
“局方紫雪丹”,是一味鎮驚通竅的急救藥,按古方制作要求最后一道工序不宜用銅鐵鍋熬藥,為了確保藥效胡雪巖不惜血本請來能工巧匠,鑄成一套金鏟銀鍋,專門制作紫雪丹?,F金鏟銀鍋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并譽為中華藥業第一國寶。
有一老人前來為中新科舉人的兒子賜求治癲狂病的藥物,胡雪巖討教老中醫,說是要用“龍虎丹”,胡雪巖接過方子一看,里面有味藥藥性強烈,弄得不好會有危害。胡雪巖叫人配好方后,派藥工在密室里,將藥粉攤在竹匾上,用木棒反復寫上“龍虎”二字,非要999遍才靈驗,說是夜里藥王托的夢。這則故事的真意,是把藥物拌勻以防意外,試想寫了999遍“龍虎”的藥粉還有不勻之虞?至于藥王托夢,無非是胡雪巖的一個托辭。要求在密室里操作,想來大概是要藥工集中思想,保證質量罷了。
胡慶余堂的“戒欺”理念,涵蓋在企業的方方面面,反映在經營上,首推的是“真不二價”。在古樸的營業大廳上方,懸掛著一塊“真不二價”的金字大匾。傳說在古代有個叫韓康的人,精通醫藥,以采藥賣藥為生。市場上別的賣藥者常常以次充好,以假亂真,買主討價喋喋不休。而韓康賣的都是貨真價實的藥材,他不許討價還價,他說我的藥就值這個價,叫“真不二價”。胡雪巖引用“真不二價”,就是向顧客正言,胡慶余堂的藥,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只賣一個價。再看頗有經營創意的“活鹿廣告”,胡慶余堂制作全鹿丸時,要叫伙計穿著號衣抬著活鹿,扛著寫有“本堂謹擇X月X日黃道良辰虔誠修合大補全鹿丸,胡慶余堂雪記主人啟”的廣告牌,敲鑼打鼓游街一圈,然后回來當眾宰殺,以示貨真無詐。此廣告牌現存于中藥博物館內。
胡雪巖不愧是一個深諳經營的巨匠,在他的經營活動中,還非常重視對員工的教誨。他把“顧客乃養命之源”寫入店規之中,教育員工把顧客當作自己的衣食父母,兢兢業業為顧客服務。198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馬洪來博物館參觀,聽介紹胡慶余堂把“顧客乃養命之源”寫入店規驚嘆不異。他說日本人標榜自己,是他們率先提出了“顧客是上帝”的觀念,胡慶余堂在一百多年前就把顧客提到“養命之源”的高度來認識,其哲理比日本人的“顧客是上帝”更深,時間更早,真是了不起。
“戒欺”是一種理念,貫穿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像一股滋潤心靈的甘泉,不斷地滋潤著每一個藥工的心田。在胡慶余堂內,有一副對聯恰好是對“戒欺”的一種詮釋,“修合無人見,誠心有天知”?!靶蕖笔侵杆幉牡恼砑庸?,“合”是指撮藥配方。修合雖無人見,但蒼天在上,天理昭昭,惟有誠,方可得信于消費者,這種誠信制藥,才是天道所在?!逗鷳c余堂雪記丸散膏丹全集》的序言中也有這樣的警言:“莫為人不見,須知天理昭彰,近報己身,遠及兒孫,可不敬乎,可不懼乎!”這種觀點,雖說帶有濃厚的宗教“輪回”色彩,但實際上是在強調企業的道德自覺。
一百余年來,胡慶余堂形成的以“戒欺”為核心的企業文化,不正是今天我們著力倡導的誠信精神,不正是各種假冒偽劣制造者為之汗顏的絕好教材嗎?
回顧胡慶余堂所走過的創業之路,不是鋪滿鮮花的坦途,而是以一片誠信記錄下的“心”的歷程。與大多數“老字號”的命運一樣,胡慶余堂在走向市場經濟大海的過程中也曾被“老”所累,跌入低谷。
1996年底,以董事長馮根生為首的新一任領導班子入主胡慶余堂,他們用辨證的眼光重新審視這家老廠,為其注入了全新的內容。一代傳人馮根生認為:一個企業特別是老字號企業發展過程是一個繼承創新的過程。胡慶余堂百余年來提倡“戒欺”、“采辦務真,修制務精”、“真不二價”等治業精神,一直享譽大江南北,對于這些祖上傳下來的文化精髓,新班子要一絲不茍的繼承下來,但僅有這些顯然不夠,還要不斷創新,才能發揚光大。
于是,一系列重大改革在企業內部展開:
首先調整產品結構,改革生產經營模式。過去胡慶余堂有11個分廠,生產100多個產品,生產能力分散,形不成規模。對此,公司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調整。先集中提升高附加值、具有競爭力的胃復春片、強力枇杷露等重點產品。從人員、設備、資金上形成合力,以保障重點產品、重點生產、重點銷售,形成了以20%的產品實現80%的銷售格局。
制定規矩,改革管理。公司大膽改革勞動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搬掉“鐵交椅”,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和動態優化組合相結合。為了合理和高效管理,推行“大辦公室”模式,優化管理結構,把原來21個管理部門減為9個。為了確保物質質量,堵塞漏洞,公司嚴格采購供應和財務管理,對用款大戶、物質采購部門規定了“AB”詢價制度和審批制度。為了解決資金緊張,加快周轉速度,公司規定成品庫存不得超過一個月,原料的庫存不得超過一個半月。這個苛刻的規矩一定,資金占用量一下子降了下來。
創新機制,改革產權。1999年,公司對企業的產權進行了股份制改造,讓“工者有其股”,改制后的企業,既明晰了產權,又有效地調動了全體員工的積極性,以前只關心工資、獎金的員工,現在把注意力轉到了企業的銷售和發展上。
經過三年整合,胡慶余堂每年實現利潤均以超過100%的速度飆升。國有企業最大的問題,不是別的,而是觀念,要適應市場經濟這個“方圓”,得靠創新和誠信的“規矩”來實現。于是,“修成規矩,乃得方圓”八個大字又成了胡慶余堂誠信文化的新的詮釋。
在胡慶余堂新廠區碧綠如毯的草坪中,有兩叢碩大的火荊,一叢被修成方形,一叢被剪成圓形,其意為:修成規矩,乃得方圓。這兩叢“方圓”火荊以及它所表達的“規矩”理念,已成為胡慶余堂戒欺理念中最鮮活、最生動的一部分,它滲透在企業的一切活動之中,約束和規范著員工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具體行為,提升了企業的整個運作質量。為了執行國家《藥品生產管理規范》,我們從硬件的廠房設施、設備到供水、供電、空氣凈化;從軟件的各項管理制度到每個產品的工藝、原始記錄;都制定一整套“規矩”,使員工人人有職責、事事有依據、道道有記錄、件件可檢查。企業制定了1000余個制度、文件、規程,并于2000年初,先行通過國家GMP認證。
無論是進入廠區的入門券,還是食堂的飯票,企業都能給它注入文化因子。入門券和飯票上印的是被精心設計的有關胡慶余堂的戒欺精神和中醫藥常識,這些東西不但文化底蘊濃厚且新意盎然,讓人在耳目一新的同時,也受到一次潛移默化的教育??梢哉f,胡慶余堂這種滲透到企業每一個細節的企業文化,的確起到了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200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襲擊杭城,在胡慶余堂國藥號門前,數百人排起了長隊購買“非典”預防藥,隨著需求量的迅速增長,中藥材供應價節節攀升,胡慶余堂非典預防藥配方中有金銀花、魚腥草、板蘭根、連翹等十味中藥材,零售價是5元多,當時就金銀花一味來說,原價每公斤20元的已漲到280元,成本就要4.2元,平均每貼虧1元多。為了杭州人民的健康,胡慶余堂上下眾志成城,每日每夜奔波在全省各地,保質保量地采購藥材,在整個“非典”期間,胡慶余堂的預防藥不但沒有一天短貨,沒有一次提價,還帶頭向抗非典第一線的各界人員贈送,為了這次抗非典,胡慶余堂總共虧損了50萬元。胡慶余堂人自豪地說:胡慶余堂創建初期,江浙一帶曾流行瘟疫,胡雪巖當機立斷,免費開倉贈送辟瘟丹,濟世救民,這就是我們的規矩,危難之中見本色。
在當今企業界,構建一種好的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大有裨益。胡慶余堂把誠信建設作為企業文化的需求,當成一項實實在在的大工程來抓。馮根生董事長說:我是胡慶余堂解放前的最后一個末代弟子,追隨胡慶余堂已將五十多年了,繼承發揚了中藥事業,我所崇尚的誠信原則,就是“戒欺”,這既是祖國中藥業傳統的行規,也是胡慶余堂的堂規,“戒欺”包含兩重意思:一是質量不能欺騙,二是價格不能欺騙。凡事替別人想想,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看自己,一切就變得很簡單……。
胡慶余堂的企業發展歷程,就是一部中國中藥的發揚壯大的歷史,胡慶余堂百年來形成的中藥文化是祖國民族文化的寶貴財富。1987年,胡慶余堂投入巨資,在建筑群內創辦了我國首家中藥博物館,其內展示了中藥起源和發展、胡慶余堂“戒欺”文化、以及中藥傳統制藥器具和上萬種中藥植物、動物、礦物標本,堪稱中藥的海洋。其中有七千年前浙江河姆渡文化時期、西漢長沙馬王堆、宋代泉州灣沉船中出土的藥材,有珍貴的馬寶、狗寶、丑寶、猴寶中藥四寶,有1. 8米高,3 . 6米長的犀牛實物標本等。在博物館外圍圈內,先后開辟了藥膳廳、慶余中醫館,將胡慶余堂發展成集旅游、購物、保健為一體多元化企業。
1988年,胡慶余堂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列為浙江省、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李鵬、朱镕基、尉建行、李瑞環、李嵐清等先后親臨博物館,并揮毫題詞,殷情勉勵。
2002年,胡慶余堂上榜中國馳名商標,2003年,“胡慶余堂”認定為浙江省首屆知名商號,在社會著力治理“信用”環境的時空中,胡慶余堂能獲此殊榮,更有其深刻的現實意義。
2006年,“胡慶余堂中藥文化”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目錄。
誠信如舟行天下,在一百三十多年的制藥歷史中,胡慶余堂始終恪守“戒欺”原則,形成了獨一無二的以“戒欺”為內涵的人文精神,胡慶余堂品牌,就是在“戒欺”文化的浸潤中釀成。